《人民日報》評凝石:“高調”一點又何妨?
回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,秦磚漢瓦、古陶青瓷、長城地宮,都是和石灰‘三合土’聯系在一起的。1824年,水泥的出現讓建筑行業(yè)經歷了從‘土’到‘泥’的轉變,而它的高能耗、高污染也讓人類飽受其苦。如今,‘石’將可以取代‘泥’而開啟一個新的時代?!彼较吕?,凝石技術的主要發(fā)明人孫恒虎教授說起這些,眉飛色舞??梢坏焦矆龊希统鲅灾斏?,字斟句酌,低調得很。
“水泥行業(yè)太強大了?!币晃粚<业榔铺鞕C,“你要用一項新發(fā)明去端掉人家的飯碗,阻力可想而知?!边@些年來,孫恒虎和他的同事們申請經費600萬元,要求企業(yè)配套600萬元,而最終到手的啟動經費卻只有區(qū)區(qū)50萬元。他們就靠這點投資起步,默默無聞地一點一點摸索凝石成巖的機理,逐漸擴大試點應用的范圍,終于在吉林、河北、江西三地建起年產90萬噸的三條生產線,在工程實踐中檢驗了新技術的效果,達到了“863計劃”立項時要求的所有指標。
踏實一點,穩(wěn)妥一點,進一步從理論上搞清楚凝石技術的機理,進一步驗證凝石產品的安全可靠性,這是搞科研應有的態(tài)度。但再好的東西,捂在實驗室里也是不行的。任何有前景的技術,都要爭取與傳統(tǒng)技術同臺競技的機會,都要扯開嗓子宣傳推廣,才能為自己開辟出“改朝換代”的道路。就像院士們指出的那樣,凝石技術下一步就面臨著爭取國家支持,建立行業(yè)和國家標準的艱巨任務。沒有這些工作做基礎,沒有和水泥各項指標的可比性,就拿不到大型工程的入場券,就缺少有顯示度的“殺手锏”。
發(fā)展循環(huán)經濟和建設節(jié)約型社會,為凝石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。在心中有譜的情況下,“高調”一點又何妨?市場不相信“書生氣”,千萬別因此耽誤了一項節(jié)能降耗、利國利民的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,耽誤了我國建材行業(yè)升級換代、后來居上的好時機。
注意:以上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混凝土網的觀點,只作轉載供大家鑒別討論!
編輯:
監(jiān)督:0571-85871667
投稿:news@ccemen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