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上海]浦東機場二期航站樓建設需破解五大技術難題
二期航站樓工程處于機場吹填區(qū)域,并有古河道穿越其中,不同施工區(qū)域土層高差達30余米。施工中采用了PHC管樁與預制方樁有序組合的施工技術,同時采取現(xiàn)場預制與工廠預制相結合,加快工程進度,并達到質量要求。
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,二期航站樓工程地下工程量非常大,航站樓的設備層,交通中心的車庫、捷運、行李通道均為地下工程,工程的基坑超長,一次性最大開挖長度達1500余米、單體基坑最大開挖面積達56000平方米,各基坑之間相互影響,形成了“坑邊坑”、“坑中坑”等復雜結構體系。建工集團在施工過程中合理部署各基坑先后施工工序,采用不同的圍護形式,利用鋼板樁、SMW工法樁、重力壩、放坡開挖、結構逆作施工等施工方法相互結合,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周邊結構、環(huán)境的安全。
二期工程施工展開面大,最高峰時需施工人員達8000余人,施工場地機械設備多達100多臺。針對工程施工的特點,記者昨天在現(xiàn)場看到,沿施工區(qū)域周邊已設置了封閉圍界區(qū)域,嚴格隔離了施工區(qū)域與運營區(qū)域。據(jù)悉,根據(jù)機場信號安排,對大型施工機械設備統(tǒng)一進行燈光管理。同時,還確保了機場空防、揚塵等要求,保證一期工程航站樓、飛行區(qū)的正常運轉。
二期航站樓混凝土結構鋼筋排列密集,并大量采用了雙向預應力管索的排布,如果采用普通混凝土澆筑容易產(chǎn)生蜂窩、麻面以及色差明顯的缺點。為此,經(jīng)過反復試驗,研究出高性能的高流態(tài)混凝土,通過在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在模板內的流動,有效解決了因厚薄不均,引起的蜂窩、麻面等問題,還能減輕勞動強度。
第二航站樓鋼結構由主樓、連廊和登機長廊三部分組成。鋼結構總重量約3萬余噸。其中,主樓鋼結構由邊跨、中間跨及高架跨連接組成,其跨度分別為64.156米、89米、64.156米,長約414米,高度分別為32.2米和40米。
屋蓋跨度大、重量大,施工場地條件復雜,關鍵要對1404米曲面鋼結構施工控制技術,要控制各柱軸線之間的偏差,以及安裝到位之后精確控制其相對位置。
建工集團機施公司的技術人員經(jīng)過反復計算和策劃,制定了針對工程特點的施工方案:即主樓中間跨采用屋架地面拼裝,樓層節(jié)間組合,區(qū)段整體平移,垂直提升就位;主樓高架跨采用屋架地面拼裝,節(jié)間綜合吊裝;主樓連廊跨采用屋架地面拼裝,水平運輸就位,節(jié)間綜合吊裝;長廊采用斜柱臨時支撐流水安裝,屋架地面組裝,節(jié)間綜合吊裝等施工方法。
編輯:
監(jiān)督:0571-85871667
投稿:news@ccement.com